服务 |
涂鸦 |
面向地区 |
涂鸦墙,上海莫干山路涂鸦墙,上海莫干山路涂鸦墙
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,短短600余米,路旁大部分建筑是略显陈旧的厂房,厂房中间或有正在拆迁的民居夹杂其间。在某种意义上,这里是上海涂鸦的“大本营”。
“涂鸦”,早出自唐朝诗人卢仝的《示添丁》一诗:“忽来案上翻墨汁,涂抹诗书如老鸦。”后来中国文人则以“涂鸦”比喻书画或文字稚劣,以示自谦。
维基百科对涂鸦的解释是,在公共、私有设施或墙壁上的人为和有意图的标记。涂鸦可以是图画,也可以是文字。未经设施拥有者许可的涂鸦一般属违法或犯罪行为。
涂鸦可以追溯到尼安德特人的洞穴壁画,在后来的不同历史时期,各种随手涂抹在特定建筑或物品上的文字、图画、符号等,以及现代旅游景区随处可见的“到此一游”,都被认为是涂鸦。
但事实上,作为街头艺术的涂鸦,早产生于美国,上世纪60年代,住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送货小子德米特里,随处涂写自己的绰号“Taki183”,这个举动不仅使其登上了1971年的《纽约时报》,也使涂鸦(GRAFFITTI),这个来自希腊文“书写”与意大利文“刮痕”的俚语成了一个艺术名词,街头涂鸦就此开始。
涂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街头涂鸦文化已经散布到世界上的许多国家,在纽约、柏林、伦敦、哥本哈根等一些大城市,并慢慢被人们接受,而且逐渐成为一种艺术。
涂鸦文化开始于60年代后期,至80年代盛行不衰。从70年代后期,至80年代已有一群涂鸦爱好者依此为生,发展其有特的涂鸦艺术来表现自己的主张以及起鲜明的个性。到了后期便不再是单纯的反文化社会的行为,而加入了艺术的东西在里面,使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,更加合法。慢慢得从地下走到地上。
涂鸦的行为本身是一种对的反叛,而涂鸦也是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。借由这样的行为,从艺术的角度来说:行为艺术,能很快地引起社会政治界,媒体,以及主流艺术传统艺术文化界的注意,于是涂鸦的文字逐渐减少,转变成为大型的卡通绘画图像。学院派艺术家也跟进,于是涂鸦人开始出现,类似联盟、社团的团体也纷纷出了,之后涂鸦艺术开始进驻艺术画廊,供人欣赏、收藏、买卖、投资。自此涂鸦文化的性质发生了的转变。
北京之墙,北京涂鸦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,长730米,平均高2.5米。作为涂鸦墙的历史由来已久,几乎都是学生们的作品。2005年11月,随着2008年奥运脚步的临近,在距离开幕1000天之际,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,在此创作了“奥运向我们走来”主题,由此被命名为“北京之墙”,也由此成为目前国内长的一段涂鸦艺术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