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 |
涂鸦 |
面向地区 |
涂鸦墙,上海莫干山路涂鸦墙,上海莫干山路涂鸦墙
位于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莫干山路,短短600余米,路旁大部分建筑是略显陈旧的厂房,厂房中间或有正在拆迁的民居夹杂其间。在某种意义上,这里是上海涂鸦的“大本营”。
街头艺术,有别于我们平常说的“信手涂鸦”,真正的涂鸦,其实是从西方舶来的一种街头艺术。
合肥市红星路“涂鸦墙”的去留,曾一度引起舆论热议。多数人可能并不了解涂鸦艺术,但他们认同涂鸦作品对城市文化的贡献。在一些从事社会研究的学者或者艺术家看来,只要涂鸦创作的合法性和质量不存在问题,就应该加以引导,使之成为一道特的城市风景。
与中国大多数省份一样,安徽的涂鸦创作于部分城市,其产生具有的偶然性,通常是因为创作者的个人兴趣,以及信息时代带来的外部影响。涂鸦创作群体很小,只有寥寥数人。他们分散在不同的城市,虽然舞台逼仄,但依然在坚持。
涂鸦内容包括文字、卡通人物、政治口号,乃至宗教与神怪形象。涂鸦绘画起初并不为艺术界所注意,大部分情况下,它处于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满足的地下状态,直至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,涂鸦艺术才浮出水面,成为纽约画派流行的一种绘画风格。
随着HIP-HOP热潮的涌入,作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,涂鸦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北京、上海、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。那时候的涂鸦,是令城市管理者头疼的“小广告”,而随着城市的发展,涂鸦也逐渐艺术化和商业化,它不仅见证着中国城市的变迁,也在成为城市建筑中一道新风景。
涂鸦者没有传统的包袱,可以以自己的喜好与思想自由创作,直接传达其情绪;受过学校训练的涂鸦艺术家则以美学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现状。
涂鸦者以一种无特殊记号的签名方式,出现制造群众的风格;涂鸦艺术家则以一种除去个人化的风格融入社会中,其作品风格如广告或政治宣言,以标准的印刷字签名。
北京之墙,北京涂鸦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,长730米,平均高2.5米。作为涂鸦墙的历史由来已久,几乎都是学生们的作品。2005年11月,随着2008年奥运脚步的临近,在距离开幕1000天之际,由近400名志愿者参与,在此创作了“奥运向我们走来”主题,由此被命名为“北京之墙”,也由此成为目前国内长的一段涂鸦艺术墙。